找到相关内容253篇,用时81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人生五大问题

    不可即的幻影。所以说,幸福不仅唯物的,更是唯心的。  探讨人生幸福,首先需要对、乐的关系具有正确认识。  从佛教观点来看,人生。许多人对这一定义不理解,并以此推断,佛教必消极悲观的。因为在我们...告诉我们:苦乐忧喜都是无法避免的人生常态。但在内心,谁又不是趋乐而避呢?事实上,这也是一切众生的本能。人类的五千年文明,同样在帮助我们摆脱痛苦,获得快乐。但结果又如何?我们有了古人难以想象的丰裕...

    济 群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21467485.html
  • 通贯大小 熔铸古今

    佛为宣说圣谛,强调人生,世法无常,不可贪恋,于斯真理,信之不疑,才是出离苦海的第一步,因而于圣谛须信。信之后,还须理解因。宇宙人生的实相在于缘起,了知法待缘生,由业集,才能不贪世法,行道...佛教同样符合且必须符合四圣谛的,那些借口四圣谛小乘法而不加遵循者,要么出于无知,要么别有用心,真正佛子,决不如是。   四圣谛揭示了宇宙人生的实相。四圣谛与十二缘起、三法印同称为佛教的根本佛法,...

    徐文明

    |星云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5/09/2205071182.html
  • 佛教如何观察人生

    法印,所谓诸行无常,诸法无我,涅槃寂静。前三法印说明世间法的生灭无常,空无我,也是显出人生短促的真理;了知人生短促,争取时间,勤求为道,断惑证真,就可以达到“涅槃寂静”的出世的解脱境界。因此佛教体察人生无常、无我、空的短促,它的正义要人提醒警觉,赶快修善,不把时间虚弃,空过一生,并非因说时间短促,而叫你于此世界不感兴趣,生起消极厌离的短见,走上逃避现实的行径。   二、多人生   ...

    竺摩法师

    |人生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6/01/1807362515.html
  • 如何正确发心—认识菩提心(3)

    我们只有摆脱了凡夫心,才可能契入空性、解脱烦恼。   出离凡夫心,首先不能对世间有丝毫贪著之心,这关键所在。阿含教法告诉我们,在认识上应以观为第一要领。宗教出世解脱的基础,观人生、观一切,进而认识无常、空、无我,这发起出离心的几个基本认知。   而在行为上,则应依戒、定、慧修行。我们无始以来养成了贪嗔痴等种种串习,每种烦恼串习都在设法主宰我们。我们必须通过戒的力量来阻止它,...

    济群法师

    |菩提心|出离心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8/12/08442333574.html
  • 莲花飘香——生活在妙法的世界里

    一、莲花   妙极了,犹如莲花,出淤泥而不染;淤泥莲花不竭的源泉。妙极了,犹如莲花,开花结果同时并存;苦涩的莲子芯深深含藏在莲花里面。妙极了,犹如莲花,在污浊中生长,却飘来阵阵清香;污浊莲花的营养。   妙法,多么玄妙的感觉啊!又多么令人神往的境界!   人生的境界很多种的,如果一个人仅仅只是感觉到人生,或者仅仅只是感觉到人生充满了快乐,那就仅仅只是局限而狭隘的人生了。所以,如果...

    达 照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180539141.html
  • 从《佛说善生经》谈中国佛教伦理思想的孝亲观

    强调“圆满”和“究竟”,与世俗的智慧有所区别,也包含着深刻的道德伦理思想。由戒生定,由定发慧。戒、定、慧三学贯穿了佛教徒整个修行过程。  佛教的伦理思想跟它的人生观、解脱观一致的。佛教认为人生的,把追求人生的解脱作为自己的最高理想。在它的伦理思想中包含了大量的众生平等、出离家庭和超越当前社会秩序的观念;而中国却一个宗法等级制度森严,尤其注重人间伦常的封建专制国家,两种截然不同的伦理思想形成了...

    释慧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274139855.html
  • 佛教与科学——信仰会使道德趋向高尚

    )。佛教说“人生”,这佛亲自体验证得的。  佛把人生概括为:“生(婴儿在胎、出胎时,小孩生出来就哭,啊!)老、病苦 、死、怨憎会(与所怨憎的相聚会)、爱别离(与所爱的分离)、求...现象的产生都离不开关系与条件。 有因有缘就有果,种瓜得瓜,种豆得豆因果的关系,能得到瓜豆之结果又离不开土壤、阳 光、水分、照料等等之缘。造成人生同一道理。  如何消灭这些呢?只有通过对因缘的...

    君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282839912.html
  • 人生的意义何在

    极意义,不觉得过于渺茫了吗?  佛法对于人生,否定其绝对意义,而说是空。然而人生不是没有相对的意义;如没有相对意义,也就不可能经实践而体现绝对的意义了。先从人生的相对意义来说:依佛陀的开示,人生,...自在义)。婆罗门教面对这样的人生世间,构想一形而上的实体,就是“常”,“乐”,“我”。佛陀彻底地否定他,称之为颠倒。佛陀面对现实,而说“无常”、“”、“无我”的正观。在无常、、无我的正观中,...

    印顺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452041147.html
  • 通贯大小 熔铸古今(评星云大师著作)

    四圣谛从自修自证之理转换为同修同证的大道。  如此四圣谛与信解行证也是相应的。众生沉迷于生死苦海而不知觉,以苦为乐,以染为净,佛为宣说圣谛,强调人生,世法无常,不可贪恋,于斯真理,信之不疑,才是...法印也是建立在四圣谛基础之上的。大乗佛教同样符合且必须符合四圣谛的,那些借口四圣谛小乘法而不加遵循者,要么出于无知,要么别有用心,真正佛子,决不如是。  四圣谛揭示了宇宙人生的实相。四圣谛与十二...

    徐文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052042567.html
  • 宗教都是出世的

    多端悔改,然后才会看破红尘、遁入空门,晨钟暮鼓了此残生。想来多凄凉。历史小说,近代的电视、电影,都有这些剧情。 我们不否认,确有人因此而出家修行,毕竟人事上的打击、挫折,也是让人认知人生的事实...以儒家为正统,直到二十世纪,儒家正统才渐次消减,但许多儒家的观念仍然深深影响著国人。 儒家文化讲究人伦礼义,注重的人生现实面的问题。如君臣之间、父子之间、兄弟之间、夫妻之间、朋友之间,应该有...

    慧广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11845641.html